中国江西网/宜春头条客户端讯 叶翔、黄安平报道:水江镇地处湘赣边界,西、南、北三面与萍乡市山水相连,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水江现有的辖区其中三分之二属于萍七区,与湖南文家市只有40公里路程,水江的源头之水分为三支流经萍乡注入湘江。水江镇是富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无数的革命先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水江乃至江西的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据统计,《江西省革命烈士英名录》中实名记载的水江籍烈士有432人,其中包括飞夺泸定桥的二十二勇士之一的刘梓华、号称“双枪王”令敌闻风丧胆的“三陀古”黄开泰等,而更多的无名先烈长眠于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与日月同辉,与青山常在。今年四月初,四川扑火英雄周鹏烈士魂归故里,成了和平年代的烈士,成了大家敬仰的英雄。
水江是片红土地,想当年,水江老百姓把家里的最后一块布为红军做衣服,自己却衣不蔽体;把最后的口粮送给了红军吃,自己却食不果腹;把最后的一双草鞋送给红军穿,自己却在寒冬腊月光脚丫;把最后的一个儿子送上了战场,自己却孤苦伶仃,无子送终;看今朝,水江民风淳朴,人人孝老敬亲,个个积极上进,在家风、家教方面谱写了绚丽的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神奇的红土地......
一、红色文化进校园
1.红色故事上墙。不管你走进水江镇哪所完小,你会发现有个与众不同的景象,那就是在墙壁上全部是水江的英雄故事,英雄人物,成为水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2.红色知识竞赛。中小学每年要举办红色文化知识竞赛,让他们从小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3.红色故事讲座。中小学每年要聘请乡镇文化站前来讲座,讲述发生在水江的革命故事。通过红色文化进校园,让孩子们天天能看到,时时能听到发生在我们自己脚下的这片红土地上的人和事,学生有种自豪感,学生们对水江的英雄人物刘梓华,“三陀古”黄开泰,还有扑火英雄周鹏已经耳熟能详。
二、孝道文化进村入户
水江镇小洞村有座麻衣庙,传说湖南浏阳有个杨姓读书人,数番考学不第后,心灰意冷,便下决心苦学医术,以求谋生。数年过去,医术精湛,远近闻名。有一次,他行医百里外,人报母病,乃急匆匆往家里赶。可惜还是迟了一步,老母不待其归,竟撒手西去。杨大恸,身披麻衣大服,含泪葬罢慈母。然后闭门不出,衣麻结绳守孝三年。三年满后,杨郎中感到作为医生竟不能亲手为母疗病挽回其生命而深深自责,竟投水自尽,以死谢母恩。乡人感其孝心,建庙纪念之,称杨孝仙庙,俗称麻衣庙。这里是水江镇孝道文化的发源地,每年中秋前都要举行为期半个月的庙会,有来自广东、湖南的游客,上万人参加庙会,在水江更是家喻户晓。有了这种孝道文化的熏陶,在沧溪村就出现了一个村庄先后两个家庭被评为市、区“最美家庭”,他们是水江镇沧溪村梭冲组刘淑焕15年照顾瘫痪的家公,在家境特别困难的时候还资助了2个贫困学生,在当地传为佳话,2017年,被评为宜春市“最美家庭”;还有吴兹英家,四代同堂,她名下总共40多口人,但是每次吃饭,“母亲不上桌,儿女不动筷”。2018年被评为袁州区“最美家庭”,这样的故事在水江还有很多,像吴兴秋重病在身还不忘还巨额捐款等等,就不一一介绍。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