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宜春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升广大市民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意识,从源头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养成主动分类、自觉投放的行为习惯,形成人人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的良好氛围,宜春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拟就宜春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册设计开展有奖征集活动,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活动背景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并在会上指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2017年3月,宜春市确定为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46个试点城市之一,宜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各项工作。
二、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从倡导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保护生态环境角度出发,以“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文明宜春因你美丽”为主题,凝聚社会共识,旨在通过生活垃圾分类公益宣传作品的征集评选,引起全社会对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切实提升我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和准确率。
三、征集时间
即日起至2019年5月31日截止,以邮戳和电子邮件发出时间为准(2019年5月31日24:00停止接收作品)。
四、参评对象
拥有宣传册设计能力、创意、文案的设计公司、广告公司,有兴趣参与活动、支持宜春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集体或个人均可参加。
五、创作要求
1.参选作品的所有内容均属原创,此前未以任何形式发表,未曾以任何方式公开使用。
2.可自选角度、自主命题,规格形式不限,以提高公众生活垃圾分类意识,进行准确分类投放为目的,贴近市民生活,体现我市生活垃圾“双四分”的要求,将城市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含卫厕垃圾)四类,展现生活垃圾分类意义,突出宜春特色,并体现垃圾分类价值导向。(相关资料也可在相关网页查阅下载)
3.创意新颖,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感召力、视觉吸引力和宣传效果。(最优作品、入围作品、参与作品作者获奖后需提交高精度的ai或psd、cdr等格式源文件)。
4.作品须附有设计说明,包括设计理念、思路、尺寸、字体、字号、色标、纸张质量等详细说明。
5.设计需选用CMYK色彩模式,运用较高分辨率(300dpi及以上)保证打印出来清晰可见。
六、作品提交
应征者应按以下三种方式同时提交相关资料(注:所有原稿不退回,请应征者自留底稿)。
1.电子版宣传册以图片格式(JPEG格式)提交,发送至:ycsljflzx@163.com,宣传册作品以:“姓名+垃圾分类宣传册设计征集”的格式命名,联系电话:0795-3550055。
2.填写《宜春市垃圾分类宣传册设计征集报名表》,以团体名义提交作品的须同时提交相关资质证明(电子版需扫描原稿);创作理念和创意说明均为word格式。
3.纸质版宣传册(样品)、报名表、相关资质证明邮寄至: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宜阳大厦东座927室,邮编:336000,邮寄时请注明“垃圾分类宣传册设计征集”字样。(没有提交样品不予参评)。
七、评选程序
本次评选以专家评审结果为准。
八、奖项设置
1.最优作品奖一名,给予10000元人民币奖励+获奖荣誉证书;
2.入围作品奖三名,分别给予6000元人民币奖励+获奖荣誉证书;
3.参与作品奖五名,分别给予2000元人民币奖励+获奖荣誉证书;
九、版权声明
1.本次活动应征设计必须为原创方案,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及其他权利,否则由作者自行承担一切法律责任,并承担和赔偿由此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
2.参赛作品概不退还,请自行保留底稿;凡获奖作品在支付奖金后(奖项所列均为含税奖金),其著作权均属宜春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所有,并有权要求作者对入选设计进行修改。
3.本次宣传册设计征集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宜春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附件:1.宜春市垃圾分类宣传册设计征集报名表
2.宜春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识等
宜春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4月29日
附件1:宜春市垃圾分类宣传册设计征集报名表
附件2:
附件2:(一)宜春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标语1.分类适“宜”,垃圾逢“春”;2.少产垃圾多分类,绿色宜春人陶醉;3.垃圾分类“宜”齐动,同心共筑“春”晖梦;4.垃圾分类,分出碧水蓝天,全民参与,彰显文明宜春;5.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我先行;6.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生态宜春因你美丽。
(二)宜春市生活垃圾分类公众号二维码
(三)宜春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识1.具体四类生活垃圾的大标志如下:
2.每类生活垃圾下设典型组分的小标志,具体标志如下:(1)可回收物
(2)厨余垃圾
(3)有害垃圾
(4)其他垃圾
(四)宜春市生活垃圾分类卡通形象
(五)宜春市生活垃圾分类LOGO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