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宜春头条客户端讯 记者曾志翔报道:6月24日,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市中院)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新闻发布会。市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甘立新通报了宜春法院“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开展情况、特色亮点举措与经验做法,市中院民四庭庭长龚文阁、市中院民二庭副庭长袁飞云、丰城市人民法院副院长孙琪琳、袁州区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肖正国分别就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的初心和底色。据介绍,今年以来,全市法院以创建“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为抓手,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专门印发《关于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实施方案》,从完善便民司法服务、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营造宜居社会环境、提高审判执行质效等四个方面集中推出33条便民利民惠民措施。与此同时,还出台了《关于提升全市法院工作满意度的工作方案》,通过加大“二访”工作力度、强化案件质效监管、加强司法作风整顿、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等12条举措,着力解决全市法院在队伍和平安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
紧盯群众诉求,不断完善便民司法服务
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加强诉服中心建设,积极构建“一窗通办、一站全办”诉讼服务体系,为当事人提供咨询、查询、立案、申诉等现场一号通办服务。今年以来,全市法院跨域立案48件,网上立案4812件,其中通过律师服务平台网立案1425件,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江西立案3372件。
近年来,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构建多元解纷体系,全市基层法院纷纷入驻当地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依靠党委政府整合各方资源,形成社会治理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合力,让群众的纠纷仅需“只进一扇门”即可一站式解决矛盾纠纷。各基层法院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解纷机制。如上高县人民法院“十百千”模式、靖安县人民法院构建“法官+特邀调解员”解纷模式,樟树市人民法院设立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宜丰县人民法院联合县政法委、司法局、社区建立物业纠纷联合化解“130”机制,为群众提供多元高效的解纷服务。全市法院1-5月新收诉讼案件同比下降19.26%,多元解纷“1+2+3+N”模式(即一地解纷、双向联动、三进对接、N个品牌),获得省高院认可,并在全省法院推广。
通过完善赣法民意中心建设,宜春法院以“接单即办”为抓手,有效解决了一批诉讼群众反馈的痛点、热点、堵点问题,推动“问题清单”转为“满意清单”。奉新县人民法院采用线上审查与人工服务相结合方式,有效破解网上立案难题;丰城市人民法院通过办理特殊群体来电反映出门立案难的工单。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处理工单1201件,满意率100%
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进一步加强民生司法保障,始终把民生案件放在首位,开辟“绿色通道”,共执结涉民生案件862件,执行到位金额3654.09万元。加大诉讼费缓减免力度,强化涉民生司法救助,充分保障特殊群体诉讼权益。
紧扣中心工作,致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据介绍,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首创“重大项目法官工作室”,目前,全市法院重大项目法官工作室,累计对接服务重大项目60余个,办结重大项目关联案件500余件。通过设立“府院联动工作联络处”,推动府院联动机制真联实动,实行“政府+法院”双领导包案制度,合力破解破产案件攻坚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推动宜春市“僵尸企业”依法有序出清。通过打造“惠企快执中心”,创新推行执行“工单模式”,快速高效办理涉企执行工作事项。该中心成立以来,共执结各类案件1562件,执前和解297件,平均办案用时12.7天。研发上线“优化营商环境信息平台”,将执行合同、破产审判流程监管、府院联动机制与重大项目法官工作室运行等模块嵌入平台,实现数据统计一体化、数据分析多元化和司法服务精准化。
紧跟社会服务,积极营造宜居社会环境
今年以来,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持续擦亮扫黑除恶工作品牌,出台《关于贯彻落实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十百千”活动方案》,从严从重打击涉黑恶犯罪,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充实。积极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实行责任包案制,切实守护好老百姓“养老钱”。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其上下游关联犯罪实行全链条打击,审结电信网络诈骗关联犯罪案件148件240人。
紧抓审判管理,有效提高审判执行质效
为推行简案速裁快审,全市法院全面推进一审案件速裁机制改革,组建13个速裁团队,推行“调解-速裁-精审”全链条多元解纷机制。截至5月31日,全市法院速裁团队共收案7726件,结案7568件,结案率97.95%,调撤占比达51.2%,平均结案用时7.5天。“多元解纷+速裁模式”被人民日报、新华社、法治日报等媒体报道。下一步,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将进一步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的理念,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群众见到实招、得到实惠、认可实效。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