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曾志翔报道:10月22日,宜春市政府新闻办、宜春市工信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人介绍该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进展及成效等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近年来,宜春市狠抓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建设,并每年对贯标企业进行后补奖励,降低中小企业迈出数字化转型“第一步”的疑虑与风险,通过贯标驱动、政府引导、平台支撑、标杆引领、生态赋能,高位推动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2023年,宜春市新增贯标企业359家、累计711家,分别占全省的37.8%、42.8%,增量、总量均列全省第1。
强化政府引导,增强中小企业数转信心
2023年《宜春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出台,明确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指导、企业主责、服务商协同”的工作思路,坚持体系化推进工作、专班化落实任务、清单化调度督导、市县一体化协同服务。今年,出台了《宜春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重点解决企业不想转、不会转、不能转等问题,力争通过2年时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全覆盖。
强化标杆示范,激发中小企业数转动能
宜春市充分发挥专精特新企业多的优势,以专精特新企业为着力点,组织专家入企诊断、靶向施治,积极培育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2023年,全市入选省级“小灯塔”企业培育名单13户、数量位居全省第1;入选省级“5G+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和应用场景11个、省级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4个,分别列全省第2、3位。对处于集成提升阶段的企业,组织数字化专家团,一企一策开展对接服务,着力解决系统集成方面的堵点难点。
加快产业升级,带动中小企业数转提质
宜春市基于该市县域产业特色明显的特点,分区域分行业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如,江西金虎保险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成立的泽山智能科技已成为深耕樟树金属家具产业的数字化服务商,助力区域乃至全国金属家具企业数字化转型。高安出资5000万元用于陶瓷企业技术改造补贴,同步推进建筑陶瓷“产业大脑”建设;万载安排1000万资金对全县烟花爆竹企业数字化改造进行奖励,加快提升烟花爆竹产业本质安全水平。中医药产业大脑入选第一批省级“产业大脑”建设名单。
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工业设备更新和数字化转型
会上,宜春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军就记者相关提问作了回答。
据介绍,宜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技术改造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宜春市财政在年初8000万元基础上增加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工业设备更新和数字化转型;宜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工业企业设备更新加快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措施》,并于9月13日以工业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印发。《若干措施》分为两部分:
关于制造业设备更新,主要有9条:
一是对固投超500万元的技改项目,按固投5%补助,单个项目市财政最高补助25万元。
二是对固投超500万元的老旧设备更新项目,按设备投资额8%补助,单个项目市财政最高补助40万元。
三是对固投超2000万元的高端设备更新项目,按设备投资额10%补助,单个项目市财政最高补助100万。
四是对固投超500万元的绿色化设备更新项目,按设备投资额10%补助,单个项目市财政最高补助100万元。
五是对固投超1000万元的智能化设备更新项目,按设备投资额10%补助,单个项目市财政最高补助100万元。
六是对固投超亿元的本质安全改造项目,按固投10%补助,单个项目市财政最高补助1000万元。
七是对固投超500万元的试验检测设备更新项目,按设备投资额12%补助,单个项目市财政最高补助100万元。
八是对固投超500万元的数智化设备更新项目,按设备投入额14%补助,单个项目市财政最高补助100万元。
九是对国家级、省级、市级技术创新平台分别按研发设备投资额20%、18%、16%补助,单个项目市财政最高补助分别为500万、200万、100万元。
关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奖励对象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对企业。获得国家级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每户奖励30万元;获得省级标杆的企业根据具体规定奖励1万元—30万元不等;对当年获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等贯标证书的企业,AA级奖励5万元、AAA级及以上奖励10万元。
二是对集群。产业集群内规上企业全部达到L6或50%以上达到L8,并全面完成试点任务的,奖励产业集群内企业500万元—1000万元。对当年获得数字化转型标杆、优秀的开发区,市级财政每个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
三是对服务商。根据省里考核规定具体奖励1万元-10万元不等。
以上政策措施自《若干措施》印发起施行,有效期三年。由宜春市工信局和宜春市财政局联合发布申报指南,明确申报时间、申报条件、申报程序,并组织实施。
三个方面着手,大力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石。会上,宜春市数据局数字经济科科室负责人吴国荣就记者相关提问作了回答。
据介绍,宜春市数据局从基站及网络建设、“云平台”建设和“空天地”一体化服务能力三个方面着手,推进宜春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基站及网络建设方面。指导通信运营商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着力提升5G基站覆盖深度和广度,横向推动5G基站由城市向乡村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年度新建5G基站3768个,累计达13785个,每万人5G基站数达26.7个,累计数量列全省第4位,每万人5G基站数列全省第5位,全市2000多个行政村已全部实现5G基站覆盖。纵向推动5G融合应用从点状示范向部分领域规模化复制演进,赋能工业、教育、医疗、文旅等多个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端口部署,千兆光网家庭覆盖率达255%,实现行政村以上具备千兆光网接入能力。
“云平台”建设方面。宜春市数据局持续推动赣西云数据中心“云平台”建设,引导通信运营商提供企业侧综合云端服务,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出台惠企政策,为企业数转提供高性价比降本增效服务。加速对接商汤科技等算力行业龙头企业,洽谈智算平台建设项目,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夯实算力平台基础。
提升“空天地”一体化服务能力方面。大力招引卫星企业中科星睿,推动卫星接收站项目落户宜阳新区,填补全省地面接收站的空白,强化遥感服务输出能力。提前布局低空经济产业赛道,招引江西航月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综合数字服务平台,为无人机企业开展物流、低空预警、低空飞行提供技术支撑。
“数转中心”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力量
运营服务商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力量。会上,江西锂电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会长陈佰华就记者相关提问作了回答。
据介绍,江西锂电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是在省工信厅、省发改委、省科技厅、宜春市工信局和宜春市经开区等多部门支持下,由宜春移动牵头,联合宜春锂电产业研究院、宜春创投、赣锋锂业、国轩高科、宜春时代、浪潮集团等共同组织的一个“促进数字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支撑创新机构。
该中心将借助两方面的能力,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一号工程”,推动宜春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一是数转中心具备数转服务优势。该中心能够依托相关企业、科研院校、产业联盟等,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全面的公共服务,可助力制造业企业降低数字化转型成本,提高数字化转型效率。
二是数转中心能够提供配套服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提供全方位的人才培训服务,如该中心成员单位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可提供用于数字化人才培训的实训基地;(2)提供多业务的智库咨询服务,可为企业提供贯标咨询、申报辅导、政策解读等;(3)提供多渠道的入企诊断服务,该中心具备一大批优秀的数字专员,可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的入企诊断;(4)提供多领域的数转改造服务,该中心储备了丰富的数转优秀案例和“小快轻准”产品,可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数转解决方案。
宜春经开区已有1638家“上云”企业
会上,宜春市经开区经发局局长况玲就记者相关提问作了回答。
据介绍,目前,该区上云企业1638家,其中深度上云企业79家;累计建设开通5G基站338个,实现5G网络全覆盖;36家企业获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22家企业获批省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44家企业获评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中12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企业获批“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企业,3家企业认定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企业,1家企业为江西省首批“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服务商”;建成锂电新能源产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接入企业33家,接入标识注册量4468.8万条,接入标识解析量3.16亿次;江西锂电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移动)、宜春市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联通)等两家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均设立在该区。
2023年,该区成功纳入省第一批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以此为契机,该区以锂电新能源产业为核心全面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组织153家制造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完成诊断并出具诊断报告企业102家,正在诊断中企业5家;组织130家企业提交改造申请,其中14家企业申请标杆示范打造;正式签订改造合同企业50家。
下一步,该区将围绕创建数字化转型先行区目标,实施产业集群整体数字化改造,重点改造锂电产业链企业80家以上,改造后的企业数字化水平等级均在L6级(含)以上,其中L7级(含)以上超20家;力争打造省级“数字领航”企业、“小灯塔”企业、“数智工厂”10家以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企业达到50家,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进入全省第一梯队;创建一批省“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企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锂电新能源企业全部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年标识解析量超100万条的企业20家以上;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融合应用,形成全面贯通的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数智化”发展格局。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