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罗霄、记者罗鑫报道: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深入交流研讨黄沙大捷展现的革命精神,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建设,11月23日,黄沙大捷9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江西宜丰召开。
此次研讨会,由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指导,宜春市党史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宜春市新四军及红色文化研究会、宜丰县委共同主办。据了解,1934年2月3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第十七师(以下简称“红十七师”)在师长萧克、师参谋长李达的率领下,于江西宜丰县天宝乡黄沙村以劣势兵力打垮敌军优势兵力,取得“黄沙大捷”。“黄沙大捷”是红十七师北上湘鄂赣苏区(又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胜利,是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之一,被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
研讨会现场,省、市、县相关领导和各级红色文化研究机构专家学者、革命先辈后代、征文大赛获奖者代表等数百人围绕黄沙大捷取胜原因、历史贡献、精神内涵、时代价值等方面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共同回忆峥嵘岁月,感悟革命精神,研讨时代价值,汲取奋进力量。会议期间,还公布了此次研讨会征文评选结果,共评选出入选论文19篇,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6篇、优秀奖9篇。
宜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湘鄂赣苏区的核心区域,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近1000人,是一方有锂有梦想、有竹有风光、有泉有世界、有禅有意境、有诗有远方的热土,处处充满红色记忆。发生在宜丰的“黄沙大捷”,是一本“听党指挥”的生动教材,是一次“灵活机动”的战术实践,是一曲“依靠群众”的壮美赞歌,是一部“敢于胜利”的动人篇章,充分展现了红军指挥员高超的智慧和指挥艺术以及红军指战员“敢打敢拼、以少胜多”的战斗精神。接下来,宜丰县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挖掘、宣传“黄沙大捷”故事,敢打敢拼、善作善成,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宜丰智慧和力量!
当天下午,与会人员前往宜丰县天宝乡黄沙村,参观“黄沙大捷革命旧址群”,重温革命先辈的战斗足迹,感悟峥嵘岁月,接受红色洗礼。在巍然耸立的“黄沙大捷红军烈士纪念碑”前,与会人员依次上前献花、行鞠躬礼,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崇敬之情。在“黄沙大捷史迹馆”内,与会人员仔细聆听红色讲解员讲述“黄沙大捷”的起因、经过、结果。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