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曾志翔摄影报道:12月10日,宜春市政府新闻办、宜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人介绍了宜春市绿地开放共享工作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据介绍,宜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依据住建部和江西省住建厅于2023年初下发的有关文件要求,开展了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自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工作启动以来,宜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高度重视。2023年年初,通过外出学习、本市调查摸底、实地考察以及邀请专家座谈等四种方式,认真开展调研。3月初,按照“试点先行、积累经验、逐步推开”的原则,宜春市首先在中心城区的袁山公园、状元洲公园和人民公园进行试点。4月,通过举办“绿地共享乐在园林”政府开放日活动,邀请市民代表在袁山公园体验开放共享并征求意见,再根据市民意见优化开放共享的举措和设施。
积累初步经验后,2023年5月印发了全市开放共享试点方案,向各县(市、区)推广。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0多个公园实施了绿地开放共享,总面积约80万平方米。
坚持科学摸底选址,全面统筹布局
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文明健康、安全有序”的原则,在全面调查、摸清各公园家底的基础上,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市民来信等方式,广泛征集专家学者、人民群众对提升公园服务功能、提质改造设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梳理现状,科学编制方案,合理利用现有公园绿地,积极盘活草坪、林下空间、空闲地等绿地资源,为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优化绿地功能布局,丰富主题活动
积极探索“公园+”模式,大力丰富公园各项服务内容,有序分成帐篷区、健身区、观赏区、特色摊点区、儿童游乐区等,做到“一园一方案、一园一特色”,通过打造休闲、运动、健身等生活场景和文化演艺、文化鉴赏等文化场景,在公园内开展集体婚礼、健步走、特色集市、菊花展等各种活动,打造便民时尚的新型户外休闲方式,提高市民的幸福感、满意度。
以人为本完善设施,满足市民需求
各县(市、区)多方筹措资金,通过改造和提升绿化景观、休闲设施、公共厕所,配备标识标牌、垃圾分类点、照明监控设备等配套设施的举措,极大地改善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环境。例如,丰城市在剑邑广场开放共享区域配套安装休闲座椅30余套,并考虑市民夜间游园安全,增加了灯具28盏和若干监控设备;市园林事务中心筹资二十多万元,在中心城区3个公园增设了6台直饮水机,便于市民运动健身后及时补水。据统计,全市各县(市、区)共投资1000多万元,进行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有关的配套建设和维护。
认真探索技术标准,提升管护水平
通过开放共享的实践,宜春市逐步制定了《城市公园开放共享帐篷区管理指引(试行)》《城市公园开放共享草坪轮换制养护管理办法(试行)》《草坪管理技术规定》等规章制度,以科学管理提升绿地管护水平,做好草坪日常养护和保洁等工作。今年11月份,出台了《宜春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技术指南(草案)》,进一步指导全市做好绿地开放共享的操作和管理。
绿地开放共享成效丰硕
宜春的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工作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今年7月举行的全省绿地开放共享培训会上,宜春作为4个先进典型之一进行了交流发言,8月初省住建厅对宜春的绿地开放共享进行了专项调研,并在全省征集材料时将宜春材料作为参考范本。
公园更加适应市民需求。全市各县(市、区)共投资1000多万元,按照市民需求,进行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有关的配套建设和维护。例如:万载县今年在龙湖公园设置2台直饮水机,并在草坪专设了15米大帐篷1个,指引(示)牌、座椅和吊床各10个(张),为进入公园游玩的市民提供了便利。
市民游园人数不断增多。通过绿地开放共享,让公园从“可观”向“可玩”上不断深化转变,使游玩休憩的市民明显增多。以今年10月的宜阳森林公园的枫叶广场和周边绿地为例,晴好天气时每天都有1000-2000人/天进行露营、写生、运动等户外活动。
市民游园活动更加丰富。以实施了绿地开放共享的状元洲公园为例,今年先后在空闲地举办了文化进基层春节送对联(1月10日)、集体婚礼(5月20日)等九场活动,直接参与和观看人数超万人。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公园绿地开放共享以来,宜春市在公园绿地开展活动100多场次,直接参与和观看的市民超过100万人次。
市民就业消费从中受益。通过绿地开放共享,公园人气的增加,直接带动了消费,促进了就业。以中心城区实施绿地开放共享的袁山公园、状元洲公园为例,两个公园通过设置生态环保小木屋22座、便民流动摊38处、市民游乐和服务场所17处,在方便市民享受绿地和生活消费的同时,促进了文化交流。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