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通讯员张婧婷、徐念)近年来,袁州区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袁州区高规格成立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教育制度、区领导挂点学校制度,高位推动、谋划教育工作。
全面提升中小学党建工作质量,实现公民办学校党建工作“三个全覆盖”,持续开展学校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稳妥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开辟“四个培养”队伍建设新路子,培育“宜实”“峰范”等一批教育党建品牌,推广“1+3”党员教师工作室。
深入开展“勤廉教体”“基础教育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等行动,聚焦校园项目建设、教辅材料、教育收费等重点领域,强化治理、筑牢制度防线,守护教育净土。
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创建7所红色基因传承校,9所省级文明校园、17所市级文明校园、45所区级文明校园,2所思政育人先进学校,5所家校协同育人省级示范校,宜春市第四中学德育案例入选教育部首批“一校一案”典型案例。
相继出台和改进新时代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方案,成功举办5届袁州区中小学生体育艺术节,打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6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2所、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特色学校1所,一批优秀的体育人才输送到国家、省市专业队。强化劳动教育,编印教材、组织活动、打造基地、注重实践。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配备心理健康咨询室,配齐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每学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对显示风险预警的学生强化心理疏导和干预,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夯实教学常规,出台常规实施细则,教研部门深入中小学校开展随机推门听课、作业抽查等。坚持以研促教,依托城乡一体化中心教研组,以“城乡一体化活动”和“优质课”两大“工程”为突破口,结合“订单式”教研和校本常规教研,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中考成绩稳居全市第一方阵,高考连续取得新突破。
创新实施阳光招生和阳光分班,通过富余学位公开摇号、学生教师双随机分班、招生分班线上实时公开等措施,着力解决新生入学择校、择班、择师问题,让教育资源分配更加公平公正。
全力打造阳光食堂。实施“放心用餐”工程,探索“校企同办、公益经营”的学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保障食堂公益属性。委托国企统一采购大宗食材,健全社会、部门、学校、家长多方参与的监督体系,结合信息化手段,实现食材食品全链条追溯监管,完善食堂考核评价机制,不断提升学校食堂服务质量和水平。
不断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累计发放各类资助金约2.25亿元(含助学贷款),共计资助1.3万余人次;推动特殊教育应入尽入、应教尽教,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6%。
投入资金3.036亿元,新增教育用地108亩,新建、迁建、改扩建幼儿园17所,可提供公办园位6060个。投入资金18.15亿元,新增教育用地723.7亩,新建、迁建、改扩建学校32+46(小维修)所,可提供学位20910个。
投入1.9亿元,改善全区中小学电教装备水平。其中,投入1968万元,为全区317所中小学校进行了校园网改造、购买城域网,实现教育专网入校、千兆网速入校、百兆入桌面;投入2281.43万元用于袁州区智慧教育信息化云平台建设;投入1563.9万元,购置1219套一体机及配套视频展台、音响等设备,为全区所有学校(含村小、教学点)教学班全覆盖安装高质量班班通设备;投入25万元采购专递课堂设备,投入4678.23万元用于赣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设施设备采购。
切实提升教师队伍素养,通过“招聘一批、签约一批、培养一批、特招一批”等方式补充教师近3000人,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全区现有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00余人。持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每年坚持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宣传教育,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陈江山等师德典型。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