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通讯员彭梦琴)为巩固校地共建良好成果,共青团靖安县委充分挖掘驻靖高校资源,积极探索驻地高校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构建“高校+乡村”志愿服务合作机制,即“搭建服务平台链接校地共建、建立志愿联动模式实现服务精准管理、围绕重点产业打造志愿服务样板”,通过组织在校学子进乡村,针对扶弱助困、敬老爱老、生态环保、课业辅导、服务群众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以实际行动展示新时代青年学生的良好风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
搭建服务平台,链接校地共建。共青团靖安县委充分发挥属地优势,积极加强与驻地高校南昌交通学院的沟通联系,探索建立点对点帮扶模式(暨1个学院定点服务1个村),坚持就近原则,在驻地高校所在乡镇附近的乡村振兴帮扶村打造了2支高校志愿服务队,暨在香田乡红岗村成立的智能制造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心和香田乡黄龙村成立的文法学院结对共建基地,同时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平台链接校地合作,组织交通学院学生志愿者到村内开展“学科辅导、反诈防骗、保护环境、关爱困难群众、消防安全知识宣传”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践发展空间,实现志愿帮扶精准化、对接专业化、服务实时化。
建立志愿联动模式,实现服务精准管理。共青团靖安县委推动两个村以“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为核心,建立“村民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联动服务模式,定期组织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帮扶济困、助老服务、红色宣讲、文化惠民等各类活动中,以村民志愿者带动大学生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农家炕头,真正向下扎根了解村情村貌、民情民意;大学生志愿者则按专业、特长分类,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给村民志愿者带来非遗手工制作、普法宣传教育等培训,激发村民志愿服务队的内生力,双向赋能实现双向奔赴。
围绕重点产业,打造志愿服务样板。共青团靖安县委以志愿服务为依托,实现“创新式”联动、“互惠式”服务、“嵌入式”发展。探索建立“村委点单、团委协调、志愿者接单”的志愿服务机制,通过“志愿+清单”的模式建立供需匹配机制。前期,由村委牵头,以村民需求为导向,充分调查村民的需求和意见,定期以群众说事日、走访座谈等方式了解村民需求,及时反馈给高校志愿服务队,县级团委协助做好后勤保障,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对“需”开展服务活动。2024年以来,重点针对乡村振兴产业,先后组织高校志愿服务队开展翠冠梨、油茶采摘等服务5场次,参与人数200余人次,实现志愿服务和乡村振兴联动融合。
去年以来,共青团靖安县委组织南昌交通学院2支高校志愿服务队到村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0余场次,参与的大学生志愿者400余名,惠及群众8000余人次。近日,在靖安县举行的江西乡村旅游节活动中,又有6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顶着凛冽的寒风参与现场秩序维持等志愿服务,展现出青春担当。驻地大学生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好帮手”、家门口的“志愿者”、乡村振兴的“建设者”。
下一步,共青团靖安县委将继续发挥组织优势,深入开展更紧密的校地合作,推动更多高校与村(社区)联建,吸引更多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乡村振兴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共同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青春力量。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