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罗鑫报道:5月14日,宜春市统计局、宜春市政府新闻办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发布人介绍宜春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介绍,通过全市各级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宜春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各项工作已顺利完成,取得丰硕成果。普查结果显示,自2018年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以来,宜春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单位数量大幅增加,企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普查主要数据
单位情况。2023年末,全市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81706个,比2018年末增加33662个,增长70.1%;产业活动单位89687个,增加33267个,增长59.0%;个体经营户304495个,增加118874个,增长64.0%。
从业人员情况。2023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233302人,比2018年末增加104332人,增长9.2%,其中女性从业人员522981人。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514846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227173人。
资产负债和营业收入情况。2023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2872.39亿元,负债合计7995.55亿元(不包括金融业数据),实现营业收入9221.42亿元。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情况。2023年末,全市共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6995个,从业人员89630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55.28亿元。其中,数字产品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718个,从业人员50552人,营业收入657.05亿元;数字产品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472个,从业人员2825人,营业收入14.55亿元;数字技术应用业企业法人单位3441个,从业人员22029人,营业收入159.61亿元;数字要素驱动业企业法人单位2364个,从业人员14224人,营业收入124.07亿元。
新兴产业情况。2023年末,全市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485个,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91个。全市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316个,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00.92亿元;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88个,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8.92亿元。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1.91万人年,R&D经费支出60.50亿元,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为1.43%。
普查年度地区生产总值修订情况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GDP)统一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江西省统计局对全省各设区市普查年度(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进行了修订。修订后,2023年宜春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517.8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50.3亿元,增幅为1.5%。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