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罗鑫报道:近日,2025年高考成绩公布,宜春天立学校以耀眼的表现成为当地民办学校一匹引人瞩目的“黑马”。6月26日,大江网记者实地走访宜春天立学校,了解该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先进经验,探寻这所高考“黑马”成功的育人密码。
核心理念:“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不平凡!”
点燃每个生命的独特光芒
走进宜春天立学校,“天之骄子,立己达人”的校训映入眼帘,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教育殿堂。“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不平凡!”宜春天立学校党支部书记、学区校长计文军向记者阐释这句铿锵有力的办学理念:“就是我们俗话说的‘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优进特出’。”
支撑这一理念的,是宜春天立学校“严管厚爱,做陪伴式爱的教育”的管理模式。计文军强调,这绝非口号,而是通过“全员导师制”“个性化辅导”“生涯规划课程”“德育思想课程”等一整套措施,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学习素养、学习成绩、心理健康与品德养成,真正实现“立己达人”。
教学核心:“德育为先、内容为王、课堂为核、科技支撑、组织保障”
高效课堂与精准赋能
课堂,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宜春天立学校将“课堂为核”置于其“德育为先、内容为王、课堂为核、科技支撑、组织保障”二十字教育教学管理方针的核心位置。
“我们坚持高效课堂,核心是调动学生主动性和教师主导性。”计文军介绍,每节课前三分钟的文科“课前演讲”、理科“每课一题”,已成为学生展示思想、锻炼口才的固定舞台。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学生深度参与、碰撞思维的火花之地。
科技支撑成为宜春天立学校制胜高考的关键一招。
据了解,该校“高考AI冲刺营”通过AI系统深度解析考试数据,生成个性化知识图谱,精准锁定高频考点和易错难点,为每位学生规划“一生一案”学习路径,这充分证明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个性化教学中的巨大潜力。
培养模式:“目标定位-多维课程-分层教学-个性辅导-多元升学”
量身定制,多元成才
面对禀赋各异、目标不同的学生群体,宜春天立学校高中部构建了一套成熟的“目标定位-多维课程-分层教学-个性辅导-多元升学”培养体系。
目标精准定位。根据学生基础(目标管理)、特长(艺体特色)、需求(国际升学)进行科学分类,构建多元升学培养路径。
多维课程体系。坚持教育资源开放,开设竞赛培优课程、强基计划培训课程、国际升学项目课程等联合办学培养模式,为有需要的学校、学生提供该校清北教师、竞赛培优课程、强基计划课程、高考资源平台、多元升学渠道等一系列资源。其中,艺体特色有“天立·尚艺书院”,金牌复读有“天立·青云书院”。
分层教学与个性辅导。“五类学生分层设计”确保教学精准度;“全员导师制”则是核心保障。每位学生都有专属导师,进行“精准个辅、培优辅弱”的一对一辅导,真正做到“个性化设计”。
多元升学通道。打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限,为学生铺设普通高考、竞赛保送、强基计划、艺体高考、国际升学等多条成才路径。
师资与环境:卓越团队与人文关怀
优秀的成绩离不开卓越的师资。宜春天立学校面向全国广纳贤才,组建了一支由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与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构成的队伍,师德高尚、业务精湛。
宜春天立学校一流的硬件设施(国学馆、科技馆、艺术楼、高标准运动场地)与优美的校园环境,为学子提供了理想的学习生活空间。更打动人心的是细节处的人文关怀。高二学生张台琼告诉记者:“老师对每个层次的同学都有针对性辅导。学校食堂每周有试餐环节,会根据我们的反馈,及时调整菜品。”另一位学生陈圣润则感慨:“在这里五年,我从懵懂变得自立,学会了生活技能,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
展望未来:“缔造卓越天立教育,成就师生幸福人生”
“让每一颗星星都闪耀!”
从小学到高中十二年一体化教育,宜春天立学校各学段特色鲜明:小学部以“国学、科技、英语”筑基,初中部强化“科技、英语、信奥(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特色,高中部聚焦“艺体特色、多元升学、金牌复读”。同时,丰富多彩的“国学节”“科技节”“艺术体育节”“读书节”等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展示才华、绽放光彩的舞台。
“缔造卓越天立教育,成就师生幸福人生”是宜春天立学校不变的愿景。展望未来,宜春天立学校将继续坚守“德育为先、内容为王、课堂为核、科技支撑、组织保障”二十字教育教学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新模式,提升育人质量。宜春天立学校,就是要把每一个学子送至梦想的彼岸,让优秀者光芒更盛,让平凡者绽放不凡,真正实现“让每一颗星星都闪耀!”
宜春天立学校这匹高考“黑马”的奔腾之路,正是其尊重差异、精准施教、科技融合、以爱育人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的生动写照。它昭示着,在个性化教育的时代浪潮中,用心点亮每个生命的独特光芒,终将收获满园桃李的芬芳与璀璨。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