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通讯员叶桃)近期,宜春市以“阳光救助 情暖人心”为主题,在2025年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月活动中创新实施“三网融合”工作法,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化宣传格局,成效显著。
活动期间,宜春市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形式,让社会救助政策深入人心。全市累计开展政策宣讲活动290余场,发放宣传单5.2万余份,张贴海报1.2万余张,现场接待群众2.2万余人次,受理咨询3000余人次、求助202人次。同时,在各类媒体刊发政策解读文章20余篇、社会救助故事10个,宣传报道上稿数达120余篇(幅),政策宣传覆盖率达100%,困难群众满意度高达98.2%,并成功受理解决群众困难160个。
多维联动聚合力,全域覆盖宣传矩阵
宜春市建立“市统筹、县主抓、乡落实”三级联动机制,市县两级召开12次专题部署会,组建6支督导组下沉督导。创新打造“春日暖阳”特色宣传品牌,运用“三网融合”工作法,在传统媒体开设专栏,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政策解读,制作3部动漫宣传片在抖音、微信朋友圈等广泛传播,并在多地显示屏滚动播放,覆盖受众50万人次。在基层社区建立“15分钟政策宣传圈”,设置216个固定宣传点。此外,高安市的“板凳课堂”、铜鼓县的“救助政策一点通”微信小程序等创新形式不断涌现。
同时,多部门协同作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丰城市联合纪检监察开展专项督查,靖安县将救助政策纳入文明实践站培训课程。
精准滴灌提质效,政策服务直达末梢
聚焦1.2万余户低收入家庭,开展“地毯式”摸排,针对特殊群体开发“救助套餐”,提供“帮办+代办”服务。万载县为“一老一小”建立关爱台账。全市推行“赶集日宣传+入户核查”模式,10个县(市、区)开展42场“政策赶大集”活动。袁州区通过新颖形式解答群众疑问,樟树市组建“救助协理员”队伍。
同时,依托“赣服通”平台,实现社会救助“掌上办”“指尖办”,访问量达5.8万人次,线上申请办结率100%。上高县实时监测预警指标,宜丰县通过数据比对主动发现救助对象。
长效机制固根基,筑牢民生保障网
奉新县实施“救助对象成长计划”,帮助低保户就业;铜鼓县建立联审机制确保“应保尽保”。培育“救助+社工”服务模式,组建10支专业社工队伍。宜阳新区创新“时间银行”互助机制,明月山景区设立“爱心救助基金”。
此次活动,实现了政策宣传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未来,宜春市将深化“铁脚板+大数据”主动发现机制,推动社会救助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升级,打造“温暖救助”宜春升级版,让惠民政策惠及更多群众。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